欢迎登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官网!

领导信箱 加入收藏

安徽省示范高职院校

安徽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

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

首页 > 淮河能源要闻 > 正文

首页

集团公司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日期:2021-09-30 来源:淮河能源网

长期以来,提高岩巷掘进效率,破解采掘接替难题曾是淮南煤矿人可望不可及的一个梦想。如今,敢于梦想,更勤于实干的淮河能源人美梦成真,历经17年孜孜探索,集团公司成功研发直径4.5米、3.5米、2.5米系列适用于煤矿井下的硬岩盾构机,将硬岩巷道掘进效率从过去月单进75米提到最高月单进超600米,颠覆了传统岩巷掘进技术。这一被业内专家认证的煤矿硬岩掘进里程碑式革命,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
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持续加大,煤矿智能开采、瓦斯治理、采掘接替等成为制约企业乃至行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难题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集团公司围绕这些能源主业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,投入13亿元开展科研攻关,收获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。翻开“十三五”期间科技创新成绩单:企业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82项,“瓦斯安全高效抽采”等2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“煤层自燃预防技术”“瓦斯预抽钻孔技术”等6项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;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,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且排名第一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76件,其中发明专利205件;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、行业标准13项。

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,在企业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汇总表上,记者发现,所有获奖项目的完成都横跨了两年甚至更长时间。“科技创新是连续的,近几年,企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爆发,离不开长期坚持的理论突破,矢志不渝的技术创新和大量枯燥反复的实践积累。”工程院副总经理王传兵解释道,“这些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经过了两三年,甚至五年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,也证明了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持续关注与发力。”

集团公司在智能化工作面作业线、瓦斯治理示范工程等课题上取得的重大突破,离不开产学研联合攻关,更与现在企业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分不开。工程院科技管理部部长程海燕介绍:“2019年,根据集团公司组织管控模式调整,我们第一时间出台相关政策,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。”

自2019年11月,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以来,企业紧抓能源产业变革机遇,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,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,建立首席专家总体负责、资深专家专业负责、工程院统筹协调、各单位自主负责的科研管理体系。进一步健全科研项目工作机制,形成自主创新为主体、联合攻关为补充的管理模式,企业的问题导向、课题意识不断增强。

与时俱进调整、规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带来的,是基层自主创新火花的不断迸发,成果质量的不断提升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职工“五小”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基层创新活力,独创性、实用性成果大量涌现,共申报“五小”成果4912项,其中受到表彰599项,57项获评煤炭行业优秀“五小”成果,均来源于现场一线自主创新。

当前,集团公司积极落实“碳中和、碳达峰”要求,顺应能源革命趋势,推动企业向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转变。面向“十四五”,企业将管好用好创新人才队伍,充分发挥三个国家级科发平台作用,面向能源主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,努力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、清洁低碳利用等产业发展“卡脖子”难题上取得新突破,积极在电力、天然气、新能源等产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新进展,让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。(于晨晨)